作為最早著手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,亞馬遜如今已發(fā)展成為全球品類最多的互聯網企業(yè),全球年出貨量可達上億。眾所周知,在每年“雙十一”結束后,都會有大量的貨物積存,導致物流壓力變大,商品的到貨時間也比平常慢很多。那么,面對全球上億規(guī)模的出貨量,亞馬遜又是如何應對呢?本期,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亞馬遜背后的“智慧”倉儲。
高度智能,讓倉庫活起來
在2012年,亞馬遜以7.75億美金收購了Kiva Systems,該公司專注于如何讓機器人在倉庫里完成網上大量訂單的派發(fā)工作。外型酷似冰球,可掃描地上的條形碼前進,小小的個頭卻能搬動至少3000鎊的貨物行走于倉庫及物流中心。
據了解,截至2015年,亞馬遜已將Kiva機器人的數量增至到了1萬臺用于北美的各大運轉中心。相較于傳統(tǒng)的物流作業(yè),Kiva系統(tǒng)的效率要提升了2到4倍,Kiva每小時能跑30英里,準確率更是達到了99.99%。這無疑大大提升了亞馬遜物流系統(tǒng)的效率。
不僅如此,亞馬遜還擁有智能的入庫管理技術。在給貨物入庫時,亞馬遜采用了獨特的采購入庫監(jiān)控策略,一種基于自己過往經驗與歷史數據收集的入庫策略,即了解什么品類的貨物易損壞、何處易損壞,然后對其進行預包裝,這些都是在收貨環(huán)節(jié)中提供的增值服務。
此外,在對商品進行測量時,亞馬遜利用Cubi Scan儀器對新入庫的中小體積商品進行尺寸測量,根據所得數據對商品優(yōu)化入庫,客戶無需自己測量新品,大幅提升新品上架速度。同時,亞馬遜將這些數據存儲后在全國范圍內共享,令其他倉庫可以直接訪問這些后臺數據,有利于后續(xù)的優(yōu)化、設計與區(qū)域規(guī)劃。另外,亞馬遜運營中心的安全標準設定很高,人與車物要分開。司機及員工都要佩戴安全帽,安全帽則內置有芯片,借助物聯網技術,一旦探測到周圍區(qū)域有人活動就會停下來。
亞馬遜倉庫智能還體現在分倉與智能調撥方面。借助其獨特的供應鏈智能大數據管理體系,亞馬遜實現了智能分倉、就近備貨以及預測調撥。除了在自營電商平臺外,在開放的“亞馬遜物流+”平臺中,效果更加顯著。
而在智能調撥庫存上,全國各省市包括各大運營中心之間都有干線的運輸調配,用來確保庫存已提前調撥到距離客戶最近的運營中心去。這樣,整個智能化全國調撥運輸網絡可以很好的支持平行倉,全國范圍內只要有貨就可以下單購買。
接下來要說的,則是大多數人最感興趣的亞馬遜無人機送貨。實際上,早在2013年末,亞馬遜就發(fā)布了Prime Air無人快遞:用戶在網上下單后,若貨物的重量低于5磅,則可以選擇無人機配送,且在30分鐘內就可以在預定收貨地點接到包裹。
可以說整個送貨過程是無人化的,無人機在物流中心流水線末端自動取件,并直接飛往用戶所在地。對此,亞馬遜CEO貝佐斯在2014年曾公開表示,亞馬遜正設計第八代送貨無人機,或將采用無人機為AmazonFresh的生鮮業(yè)務提供配送服務。
在亞馬遜高效物流的背后還有一個原因,那就是智能算法提供最優(yōu)路徑。在亞馬遜運營中心,其后臺有一套數據算法,可以給每個人隨機的優(yōu)化他的取件路徑,也就是說在任何時間,同一區(qū)域內不會聚集過多的取件人員,系統(tǒng)會為下一個取件地點推薦最佳路線,避免人員在相同甬道內來回走動,可將揀貨行走的路途減少60%。
最后,我們再來說說亞馬遜倉庫內的精準預測與二維碼精準定位技術。若問亞馬遜精準到什么程度,筆者會告訴各位,亞馬遜的智能倉儲管理技術,可以實現連續(xù)動態(tài)盤點,庫存精準率達到99.99%。配貨高峰期,利用數據分析亞馬遜能夠做到對庫存需求的精準預測,從配貨規(guī)劃、運力調配,甚至末端配送等方面,平衡訂單運營能力從而降低爆倉風險。
此外,在亞馬遜全球運營中心,甚至為每一個庫位都設有獨立的編碼,二維碼就是每個貨位的“身份證”,更是一個GPS,工作人員可從系統(tǒng)中查找商品定位,亞馬遜的精準的庫位管理甚至于能實現全球庫存的精準定位。如此來看,世上本就沒有無緣無故的高效,而這些正是依托于科技的力量。
2025-04-12 09:11
2025-04-12 09:10
2025-04-12 09:02
2025-04-12 08:51
2025-04-12 08:49
2025-04-12 08:47
2025-04-12 08:46
2025-04-11 11:23
2025-04-11 09:37
2025-04-11 09:36